冬陽,不怎麼耀眼,畢竟灰濛濛的天空一直都在那裏作怪。
來上海一年半了,早就不像當時初來乍到那樣的數著饅頭過日子,倒是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與自己相處,了解自己。
還記得在本地超市拿起花椰菜要買,一翻面看到發霉的菜簡直傻眼。
後來就有太多神奇的第一次,爭先恐後的進入我的人生。
水龍頭接出的自來水,很難看到它清澈的模樣;
浸泡白花花的蘑菇,洗出紫紅色的水;
第一次打出有血絲的蛋時,我怕極下次出現一個胚胎;
十元的珍珠奶茶,硬化的珍珠與摻水的奶茶喝了一口就失去興致;
在餐廳點菜後愉悅的等菜上桌,過了半小時服務生才告知你這道菜沒有了;
想找極簡風的菸灰缸,卻在生活工廠發現八百人民幣的標價,一度以為自己眼花;
在手工鞋店試穿鞋時,目睹老闆娘活生生把客人罵走的實況轉播;
第一個守在街邊等計程車,除了老外沒人會把你的順位當回事;
搭地鐵出站門,腳都還沒跨出去,外面的人全數擠著都搶進門了;
喔~~生平首次被叫”小陳”,那是我的第一任房東。
剛來的時候,總急著戀起家鄉的滋味,遇到不順的事很自然就拿台北來比較,台北瞬間變成一抹大光圈包圍著我。
但很快,種種的洩氣感不復記憶,也許是太多,也許是工作太忙,久而久之,氣憤或失望轉為淡然處之,
那是一種習慣嗎? 其實我不這麼認為。
有人說 : 來到一座城市,你得先了解它。
我想,這跟找對象交往是類似的道理,畢竟不同父母生養、不同背景、不同價值觀的人要相處,一開始總有許多地方須要謀合,
除非選擇分手,要不然誰也沒資格說誰有錯。
既然我來自一個守禮守法,道德至上的社會,一開始的價值衝突難免,
於是便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與行為,提高適應力,
因為不論到哪個城市居住,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。
招不到計程車? 不妨加快腳步比比誰腳快;
受不了沒咖啡味的咖啡,就自己動手煮吧;
怕水質汙染喝了生病,就勤快點買飲用水回家喝;
找不到喜歡吃的大芋頭,小芋頭也有它的優勢與美味;
嫌外面的炒飯太油膩,於是學會了自己下廚;
台灣超市的食材翻倍賣? 那下次回台灣自己買回來;
零食都難吃無比?那就戒了吧!都怪台灣的便利商店太奢侈;
上不了臉書跟youtube,要不就花錢買VPN要不就跟當地人一樣用youku吧。
這樣的居住年份,這樣的心情,調整成一種半旅居的狀態 : 身體住在上海,心靈卻常跟台灣相繫。
但畢竟時間每天都在走,緩慢的步調讓我看上海發生的大小事,新鮮感仍舊充滿 :
菜場裡還是有我沒見過的菜、每知道一個當地菜名的說法就覺得學會一樣事、逛花鳥市場時而發掘沒見過的魚或龜很是有趣、A牌仿冒B牌做出極類似的產品是台灣少有的事、誇張的戶外廣告映入眼簾也很令人讚嘆......。
喜歡保持這般心情,讓我的正面能量一如既往,並不因為遷移到另一個城市而有了改變。
如果要拿上海跟台北比較,上海哪能勝過我綿綿的鄉愁呢?
所以我說,水瓶真是個自癒能力極高的小孩。「沒有誰能打敗你,只有你被自己打敗。」即將要前往大陸的同胞們,共勉之。
留言列表